)
来源:农视网
凉州融媒讯(记者李金业)春回大地,凉州区武南镇阡陌纵横,生机盎然。当地村民利用好天气抢耕、抢种,田间地头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耕图
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年好景看春耕。日前,记者来到武南镇下中畦冬春小麦种植基地,一边的冬小麦早已出苗显行,长势喜人,绿意盎然。另一旁的春小麦正孕育生机,即将破土。
武南镇下中畦冬春小麦种植基地冬小麦出苗显行,长势喜人。
(相关资料图)
眼下,正是玉米、土豆覆膜保墒阶段,田野里,农机驰骋,旋地块、覆新膜,村民抢时抢墒,整地施肥、起垄铺膜,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,酝酿着新的丰收。 这一幅幅美丽的春耕图景,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。近年来,武南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地块零散、产出低下的“望天田”,变成成方连片、效益倍增的“高产田”,让农户增收、粮食增产。
武南镇小东河高标准农田种植现场耕地覆膜忙
凉州区武南镇小东河村三组村民辛世怀告诉记者:“自从去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,把我们的小块地改变成大块连片的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大地,这样一来既节省了用水,也节省了好多人工,而且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。”
辛世怀还告诉记者,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,村里的不少老百姓将土地流转了,除了有正常的土地流转费以外,还可以就近务工,收入一年比一年好。为了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,村民廉瑞梅就在家门口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挑拣土豆苗:“一天能完成30袋土豆,家门口的活,一天能挣100多。”廉瑞梅对记者说。
今年,凉州区武南镇深入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把“三抓三促”行动与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紧密结合,以扩面积、抓示范、增产量为目标。根据自然条件、技术基础、栽培特点等因素,创建一批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绿色化、机械化高质高效种植基地,建设春小麦、小麦玉米带状复合种植、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千亩示范点4个,确保耕地面积不减、粮播面积不减、粮食产量不减,稳步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。
技术人员查看春小麦破土
凉州区双学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双学对记者说:“为了确保粮食安全,做到‘藏粮于地,藏粮于技’,我们积极推广种植小麦玉米带状1000亩,目的是做到小麦增产,玉米稳产,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。”
记者:李金业
标签: